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,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、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东昌府区自2006年全面推行新农合制度以来,受益群众近230万人次,平均每位群众报销两次,报销医药费2.8亿元,相当于去年该区上半年的财政收入。新农合被群众称为“民心工程”和“德政”,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。
从抵触到积极参加
——六年“实现脱变”
“明年新农合什么时候开始啊?和往年一样办理吗?俺啥都准备好了,就等着交钱了。”在于集镇,前白村的白大爷好几次到镇政府打听明年新农合的情况。白大爷去年因为脑梗塞住院26天,新农合给报销了2000多元,占总费用的70%。尝到甜头的白大爷11月份刚过就主动来问明年的新农合什么时候开始办理。
作为一项新的惠农政策,新农合有一个为百姓逐渐接受的过程。六年来,广大群众对新农合的认识逐步提高,由原来的不理解、不支持,甚至反对,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到相关部门打听,新农合逐渐获得群众的积极参与。
六年来,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也在不断提高,最初的住院报销比例,乡镇卫生院由45%提高到75%,区级医院由32%提高到60%至70%,市级医院由20%提高到45%至70%。封顶线也在不断提高,参合农民住院报销补偿封顶线由15000元提高到80000元。报销比例的提升和封顶线的提高也增长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。
从方便群众到提高医疗水平
——六年“保驾提升”
推行新农合,不仅让农民有钱看病,还要让农民有地方看病、方便看病,而且要价格低廉、服务优良,这对医疗单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。该区卫生部门切实加强行业监管,定期督查,制止各种乱涨价、乱收费、滥检查、滥用药的行为,让农民群众的就医费用真正降下来,就医环境好起来,真正把好事办好。
2012年,按有关政策规定,东昌府区财政要承担70岁及以上老年人个人缴费部分的全部费用。尽管财政十分困难,但该区克服困难,多方筹措资金,确保按时、按标准补贴到位、支持到位。
实施新农合六年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,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医疗机构的发展。由于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,群众对就医花费的承受力增强了,原来一些可看可不看的病,也逐步到医院治疗了,增加了医院的业务量。另外该区在制定报销比例时,对区、镇两级医院有所倾斜,越在基层医院就医,报销比例越高,增强了区属医院对患者的吸引力,居民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不再舍近求远。百姓们有病不敢去医院、看病就去大医院的想法渐渐发生了改变,真正做到泽被百姓润一方。(郭明媚)